心理學家一般比較贊同用價值內化來描述態度與品德的形成過程。
社會心理學家凱爾曼(H.C.Kelman)描述了價值內化的三個階段:順從、認同、內化。
順從是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見或觀點,在外顯行為方面與他人相一致,而在認知和情感上與他人并不一致。在這種情況下,個人心理和態度受外部影響很大,獎勵與懲罰可以施加影響。三大步育人模式理論認為,利用集體的氛圍感染和從眾心理,也可以施加影響。
三大步育人模式在集體朗讀勵志信得形式上,對個體的學生來講,是一種順從;學生開始階段填寫成長記錄,是一種順從;學生開始階段采用“富蘭克林”法自我評價,也是一種順從。在以上三種教育干預中,集體朗讀勵志信,利用了集體的氛圍感染和從眾心理,對學生進行積極的正面引導,以達到從眾性認同;填寫的成長記錄,導師批閱后,學生得到的是肯定、激勵和支持,以及引導和指導,以達到深度性的認同;“富蘭克林”法自我評價,評價自己改掉壞習慣樹立好習慣的進步,通過自我比較和班級排名等方法,對學生施加積極影響,利用學生攀比和向上心理以求認同。
認同是在思想、情感和態度上主動接受他人影響,比順從深入一層。認同不受外在壓力的影響,而是主動接受他人或集體的影響。
三大步育人模式中,學生在集體的氛圍中由于從眾心理而認同;在教師的肯定中、在自我的反省中,由于積極心理暗示而認同。在整個教育過程中,關鍵理念由于多次反復,二十一天,多達五十多次,進入潛意識,增加了認同的強度和深度。還有一些教育過程,比如班主任召開的主題活動課,全校性的演講比賽,給爸媽一封信等等,多層次多角度,讓學生口服心服。
內化是指將自己所認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觀點、信念融為一體,構成一個完整的價值體系。比順從深入一層,主要表現是一致、接受和主動。
三大步育人模式中,由于學生認同度高,因此內化程度高,有的寄宿學校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現象,是不足為奇的。
知識的東西是可以通過課堂教學、系統講解和學習教材來掌握,是可以“教”的;情感、意志、行為則需要激發學生內部積極心理和內部潛能,其方法是“激勵和喚醒” 。
三大步勵志教育,通過清華北大有坎坷經歷學生勵志演講采用榜樣教育法,通過集體朗讀勵志信、填寫批閱成長記錄采用積極心理暗示法,等等系列方法,去激勵和喚醒學生,激發其內在動力,讓學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