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跟總理匯報的時候,建議把山東作為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國家實驗區。
傳統文化教育它最根本的陣地在哪里?國民教育體系。近日,張志勇在接受專訪時透露,山東省中小學從今年秋季開學起開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地方必修課程,全套教材第一次審查已經結束。傳統文化教育作為必修課進入國民教育體系,這在全國尚屬首次。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接受采訪
張志勇介紹,傳統文化必修課程不代替現在德育課程里的傳統文化教育,也不代替現在語文、歷史包括科學的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都不代替。簡單地說像語文里的唐詩宋詞散文該怎么教怎么教,我們不代替它。但是我們為什么又搞了一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課程呢?我們主要強調的是中華文化經典當中的人格教化、道德教化,解決人生觀的這樣一些經典的文化資源,來培育傳承中華美德,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據介紹,山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小學階段以誦讀為主,通過誦讀經典引導小學生的價值與追求。初中階段重點學習中華傳統美德,形成中華傳統美德系統的價值體系。高中階段以經典研讀為主,讓學生的價值觀系統化。
張志勇說,我們這個課程體系堅持了一個以儒家文化經典為核心為主要內容,因為儒家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第二個我們堅持了儒家文化中的原典,我們不去搞離開原典的二手教材的傳承,什么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我們不把這些作為教材,我們是集合了全國最優秀的專家重新在文化原典里面,把中華傳統美德的教育落到實處。